首页 >> 民生历史

交通运输预期差的现象与逻辑荐股呢

民生历史  2022-03-21 05:25 字号: 大 中 小

刘亚萍现任公司董事、湖南超市事业部总经理。 与此同时 交通运输:预期差的现象与逻辑 荐 股 201 -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武广和京沪高铁为未来量化高铁分流影响,提供关键逻辑和假设三年前武广高铁开通之初,我们根据境外高铁与航空的历史数据,假设高铁对航空量和价的影响是一次性的。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证数据,为未来量化高铁分流影响,提供关键逻辑和假设。

武广高铁持续分流现象观察1、分流持续三年。首年分流比例比我们当初预测高了近10个百分点;次年出现了近20个百分点的持续分流;第三年仍然出现了近10个百分点的持续分流。2、航空旺季分流比例较高。中国居民的长途出行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高铁在航空旺季时的票价吸引力会明显超过淡季,因此高铁的分流具有季节性特点。 、高铁对航空票价的实际影响远低于预期。

京沪高铁持续分流现象观察1、分流持续,但比例低于预期。从直观上看,尽管分流持续两年,但是累计比例仍然低于我们当初 0%的假设。2、与武广高铁相比,京沪高铁分流的季节性并不显著。 、票价影响远低于预期。由于京沪高铁是典型的商务航线,旺季票价极高,意味着旺季高铁票价的吸引力非常显著,但从数据观察,却依然发现高铁对于票价的影响远低于预期。

高铁分流预期差背后的逻辑—中国民航的寡头属性与时刻短缺1、票价影响低于预期背后的逻辑——中国民航的寡头属性与时刻短缺。如果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武广、京沪航线的票价水平足以吸引其他航空公司进入该市场,而这两条航线价格稳定,背后原因是:1)中国民航业属于寡头竞争,并没有出现庞大的廉价航空机队;2)京沪两个机场时刻短缺,即使有廉价航空也难以获得优质时刻。

2、武广线分流比例高于预期背后的逻辑——航班密度的负反馈。1)在低密度航线,航空的班次远低于高铁,导致首年的分流比例高于我们当初的预期。

2)航空公司为了控制票价水平和维护客座率,不得不逐步减少航班,导致航空的航班密度进一步降低,竞争力进一步下滑,直至航班密度与刚性航空需求匹配。

、京沪线分流比例低于预期背后的逻辑——航班密度具竞争力。1)京沪线航班密度与高铁密度接近,航班密度具有竞争力;2)京沪线商务旅客比例高,时间敏感导致对航空忠诚度较高; )京沪线客公里收益高,且时刻宝贵,航空公司不愿意缩减航班,因此尚未出现减少航班密度导致客流进一步减少的负反馈。

新标木门质量价格怎样
35岁以上如何避孕
北海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