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教育

发展中国家社会救助面临的挑战及对我国的

民生教育  2020-02-13 04:22 字号: 大 中 小

发展中国家社会救助面临的挑战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中国社会报

李卫东

发展中国家社会救助面临的挑战

社会救助的覆盖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社会救助的覆盖面有两个指标:一是指总人口覆盖率,即全部人口中享受至少一个社会救助项目的人数比重,以衡量社会救助的总体规模;二是贫困人口覆盖率,即享受至少一个社会救助项目的人数比重,反映社会救助对贫困人口的覆盖面。目前全球发展中国家有19亿人享受到社会救助金,但由于存在错保问题,只有1/3的贫困人口能够享受社会救助,还存在着大量应保未保的贫困人口。一般来说,社会救助的总人口覆盖率越高,贫困人口的覆盖率也越高。如果社会救助的总人口覆盖率低于20%,那么对贫困人口的覆盖率就难达到50%。但国与国间也差别较大,如巴西和乌克兰,社会救助的贫困人口覆盖率都是50%,但其社会救助总人口覆盖率分别为20%和54%,差别很大。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覆盖100%的贫困人口。在一些国家如智利、厄瓜多尔、斯洛伐克,不同救助项目总人口覆盖率加总后已超过100%,但对贫困人口的覆盖率也未达到100%。因为任何项目瞄准的差错都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救助金水平有限。救助金水平是衡量社会救助是否充分的重要指标,可以用补助金在总收入或者总消费中的比重来衡量,类似中国低保项目中补差水平与低保标准之比。根据世界银行资料,在低收入国家中,贫困人口人均救助金与人均消费之比为10%,但在中等偏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中,这一比例分别为21%和37%。对于极端贫困家庭,人均救助金占人均消费的比例平均为30.6%,而其平均消费水平为贫困线的34%。也就是说,在低收入国家,政府对贫困人口的救助并不充分,难以保障贫困人口特别是极端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救助金的瞄准精度不高。社会救助的命中率指标,是指贫困人口收到的救助金占项目全部支出的比重,以衡量救助金的瞄准准确性和发放效率。世界银行认为,如果这一指标高于20%,那么救助项目是有利于贫困人口的。从实际情况看,项目不同,这一指标也呈现很大不同。有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瞄准效果最好,如拉美一些较大的项目救助金命中率在50%以上,菲律宾的Pantawid项目命中率也在46%。但社会养老金和无条件的现金转移支付命中率就差一些。

减贫效果有限且区域差别大。可用两个指标衡量:一个是贫困人口减少率,即贫困人口在享受救助金后的减少比例;一个是贫困缺口缩小率,即贫困人口的收入与贫困线差距在救助后减少的比例。世界银行对105个国家的模拟计算显示,社会救助的贫困人口减少率平均为8%。减贫率在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中等偏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分别为2%、6%、10%和14%,也就是说,社会救助在高收入国家的减贫效果更好。从不同地区看

,在东欧最高为14%,在南亚最低为3%。从贫困缺口缩小率来看,平均减少15%。不同收入国家和不同地区国家减少率也差别较大,与贫困人口减少率格局相似。

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几点启示

提升对社会救助重要性的认识。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以及社会救助发展很快。受许多发达国家大保险、大福利、小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我国也存在着重保险、轻救助的倾向,如社会救助体系范围界定、立法、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社会保险。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并不完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供给侧改革任务艰巨。在这种情况下,应更多借鉴发展中国家经验,提高对社会救助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加强社会救助制度创新。当前我国以低保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是20多年来学习发达国家经验的结果,为快速适应当时国有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水土不服的问题日益暴露。如农村低保对象认定难、享受社会救助存在悬崖效应等问题,给社会公正带来很大困扰。今后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过程中,应向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学习,加强制度创新,特别是探索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救助对象瞄准方法,找到各种救助制度间有效衔接的途径。

推进社会救助的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在社会救助信息化方面具有后发优势,通过信息化,困难群众享受社会救助更加方便,救助对象认定更精准,政府管理成本更低,管理服务更全面。多年来,我国社会救助一直为基层工作人员少和家计调查难所困扰,与此同时,信息化远不完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络强国,我国社会救助信息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全国一张,完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信息系统对人力的替代。特别要完善跨部门核对信息体系,建立潜在救助对象数据库,减少漏保多保问题。

完善社会救助的监测和评估。发展中国家重视社会救助的监测和评估,以评价政策执行情况和政策效果,并为改进政策执行和完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近年来我国正在改变重政策制定、轻政策落实和政策评估的状况,开始加强监测和评估,但是监测和评估的指标还不够完善,机制也不够规范,因此效果并不理想。今后要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特别要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经验,加强评估指标的设计,突出社会救助覆盖面、救助金充足性、瞄准准确性以及减贫效果等关键指标的评估,为政府完善政策提供参考。

(摘自《行政管理改革》)

石家庄九州医院电话
引起类风湿原因
痛经饮食要注意什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