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呼声

公车监督别止于标识创新管理

民生呼声  2019-09-28 09:19 字号: 大 中 小

  公车监督别止于“标识创新”管理

  从海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推进海南省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加强公务用车监督管理,规范公务用车使用,便于社会监督,海南省从7月17日起,对省直机关车改保留配备的公务用车实行统一标识管理。(7月22日 中国)

  如何监督好公车,防止私用现象,早已是老生常谈,只要参与了公车改革,都需要破解公车监督这个难题。当然,普遍采用的办法,无外乎是在车辆外观上做文章,把特殊身份亮出来,便于群众监督。为此,要么喷涂,要么粘贴,从蓝色到橘红,各种公车标识陆续亮相,给视觉带来冲击效果。但这种千篇一律、停留于视觉层面的创新,恐怕效果也大体相当。从公车私用依然频发现状来看,这种只针对视觉感官的花样创新,走的还是标识化老路,已有的不足和问题并未在借鉴中得到消除。

  或许,某些地方可以很自豪,公车监督办法并未100%照搬他人,或多或少也有些改变。别人选择粘贴,我可以喷涂;别人用绿色,我可以用红色,甚至按用途对车辆进行分类,的确也算选择性借鉴。但与个别地方花大力气借助卫星定位、大数据监督相比,显然逊色了不少,这种沉溺于表面的创新,还可能有投机耍懒之嫌。

  当然,这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标识化监督,只是,当个别地方已经先行先试,证明效果并不完美,模仿者理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创新设计,努力做到后来居上,增强监管效果。如果还是机械效仿照搬,不加强配套措施完善,这种执政思维,显然不是为了解决公车私用之根本,更像是给上级一个随大流的交待,填补所谓的监管空白。但可以确定的是,当一种监督办法已经失灵,复制粘贴到其他地方,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浅而易见的道理,有关职能部门会不明白?但愿不是自欺欺人!

  或许是因自我改革的勇气不足,出于应付上级,给社会一个交待,只要能管住多数公车就知足,并不想追求太完美的监督办法;或许是不想投入,不想动脑筋,给公车贴标识,算得上已有办法中,最便宜且立竿见影的办法,或多或少确实也有些效果。

  但从本质上看,公车监督的核心是权力的私用、车轮上的腐败

  ,如果基于各种考虑,只是在表面下功夫,在视觉效果上搞创新,那就走偏了方向。没有内部监督机制、技术的升级配套,无论是先行者,还是后来人,标识化监管的漏洞依然存在,单靠外部监督也注定走不远、走不好。

  ¥ 打赏支持

黄冈治疗牛皮癣的研究院哪家好
滨州癫痫好的医院
泸州好的男科医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