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呼声

玉林竹美街家具产业调查从一片水田到家具一团购

民生呼声  2020-06-13 18:52 字号: 大 中 小

玉林竹美街家具产业调查:从一片水田到家具一条街

玉林竹美街上的家具店

从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南观小学对面的江滨路岔路口,跨过距今已有近700 年历史的古南桥,走过江心岛和数年前新修建的步行拱桥,便进入了南江街道竹美社区。站在步行拱桥桥头东侧高处往南一望,映入眼帘的便是热闹的竹美家具一条街。纵观如今的整个玉林城区,具有一定规模、形成相当气候的家具一条街也只有竹美路(大南路的其中一段)了。这条路乍看不太起眼,但却承载着玉林家具业的发展历史,镌刻着玉林家具业的发展足迹。

从荒凉水田到热闹街道

据居住在竹美社区的一些老年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在古南桥桥尾的路两旁有钟、曾、刘、古、庞等照样要承担民事赔偿。那个公司一分为四几个姓氏的居民建的近百米长的老房屋,经过这片老房屋继续往前走,是一条两边均是水田的蜿蜒的乡间小路,也就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竹美路。当时这片区域被称为竹尾村,新中国成立前后改为竹美村,现在属于竹美社区管辖。

老人们感叹,以前当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水田时,谁会想到几十年后这里能够建起幢幢房屋,更不曾料想其还能成为商业气息浓厚的家具一条街。虽然几十年在时间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间,但在这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玉林家具业多项纪录始于竹美

竹美家具业的开始缘起于上个世纪80 年代初

,分田到户后,当地农民纷纷在自家田地上盖起房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竹美路两旁已基本建好楼房,街道初现雏形。

现位于竹美路口的钟老先生家的铺面,是竹美路家具业的发起点。独具慧眼让家具业在竹美落地生根,同时把竹美路的发展方向引向家具业的是小平山人周十师傅。钟老先生回忆,他家的房屋在1985 年建好一层后,便出租给周十师傅做木工活,周十师傅由此成为在竹美路做家具生意的第一人。周十师傅做的是床、柜以及实木沙发等家具,卖出的是没有油漆的白胚家具。铺面既是工场又是卖场,属自产自销方式,这也是当时改革开放不门窗市场上各种大小品牌层不出穷久的玉林自产自销铺面式售卖家具的第一人。由于周十师傅的木工活手艺好,又可按顾客要求订做,虽然是初来乍到,但生意却特别红火。

时间转眼来到了1992 年,钟老先生的铺面租给了城区垌口里人关老板。关老板回忆,当时他请了三四个来自小平山的木工师傅,专做高密度纤维板家具。关老板还向汽车修理厂的工人学习喷漆技术,开始把喷漆技术应用于家具上,成为玉林做喷漆家具的第一人。他的家具店既有现货销售,也提供订做服务,一时间生意兴隆,产不抵销。

外乡人带旺竹美家具业

竹美家具业潜在的无限商机,让一向颇有生意头脑的浙商也嗅到了。在关老板之后,来了浙江两姐妹续租铺面,专做棕垫生意,作为竹美家具业的配套产业。因为棕垫耐用好用,而且是独家销售,所以生意异常火爆。

据了解,当时竹篾行家具成行已久,由此引来不少湖北、湖南、安徽的油漆工人来到玉林干家具油漆活。在这些外地油漆工人的影响和带动下,又陆陆续续吸引了不少来自湖南、江西、浙江、江苏、上海、安徽等地的家具商人来到竹美路做家具生意。各地不同的人带来各地的工艺和家具品种,大大丰富了竹美家具的品质与风格。

而来自玉林小平山的家具人多是木工出身,后在竹美路租铺开业。所以,在竹美路做家具生意的商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基本上都懂做油漆活或木工活,其中有些人是先在家具厂给别人打工,在逐渐熟悉本地生活并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就干脆在这里安营扎寨,租下铺面和工场单干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