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评论

法制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底线了

民生评论  2022-01-10 09:47 字号: 大 中 小

普通白领 核心提示: 在目前社会管理的体制下,他这是闹访,目的就是引起社会关注,他明白怎么给领导施加压力。

时报:原信访局长下跪上访,从信访接待者变成上访者,很多人评论这一现象是 信访不信法 ,您怎么看这件事?

于建嵘:这个事情与信访无关,他曾经是信访局局长,他已经得出了基本结论,通过信访和司法都解决不了问题,他这么做根本不是正常信访。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信访,他是信访局长他很明白,信访不能超过多少人,不能到什么地方。正常信访要几十个人在政府门口下跪吗?

现在信访就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什么事情都可以告。在目前社会管理的体制下,他这是闹访,目的就是引起社会关注,他明白怎么给领导施加压力。

时报:官员上访和老百姓上访相比有什么区别?

于建嵘:与普通百姓的区别实质就是他的身份更容易引起社会关注,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在得不到 法 外施恩的人为关照后,前官员们才发现,他们在权益被侵犯时并没有高于 农民 、 弱势群体 的维权途径。

官员的 弱势 是相对的

时报:2010年,《人民论坛》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 弱势群体 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这反映出什么问题?

于建嵘:弱势群体是相对而言。和老百姓相比,他代表公权力,占有优势;但相对于比他职位高的官员来说,他就是弱势群体。这要分情况对待,并不能笼统说他们是弱势群体,不能说他们完全弱势,只是顾忌会多一点。

当然,有些维权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现在很多领导把维权看成一个有损害的事情,他们如果参与信访,压力会更大。

时报:您接触的上访户中,有官员来上访的吗?他们一般是哪些权利受到侵害?

于建嵘:当然有,前两天有一个市的宣传部副部长找到我,他家遭遇强拆,属于拆迁钉子户里的核心人物。不过,他不敢说他是来上访。上访现在被一些地方看成 不稳定因素 ,公职人员成为不稳定因素了,还能行吗?

一般而言,老百姓只要一上访,他还有得到解决的可能性,而对于基层官员,政府会对他们做一些限制,他们维权可能不像老百姓那么简单,因为老百姓没那么多顾忌。称得上是体制内的上访者的,广东茂名的朱国瑜算一个。

法制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底线

时报:您曾参与信访条例草案修改,怎么评价现在的信访制度?解决社会纠纷的关键在哪?

于建嵘:从这几个官员上访过程看,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侵害,都可能变成受害者。目前信访制度确实要改革完善。它的本质缺陷如功能错位、消解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信访部门责重权轻、问题解决过程中人治色彩浓厚、程序不完整、终结机制不完善等,使其在问题解决上缺乏规范性和可预期性。

另外,司法的公正性也面临着考验,如果不对此加以改革,给民众提供可靠的制度性的救济渠道,公权力侵犯民众权益的事件就不会减少。而受损害的不仅是弱势群体,也会包括中产阶级、体制内人员,甚至前官员和官员。只有法制是解决社会纠纷的最后底线。

一出差就闹肚子怎么办
跑肚怎么办
草珊瑚含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