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舆情

清理模糊视角基金忽悠花样多

民生舆情  2020-08-05 01:45 字号: 大 中 小

清理模糊视角基金忽悠花样多

《红周刊》特约作者 廖帅 又是一年3·15,维权讨论再度升温。基金持有人难免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对隐蔽的利益及损失为之叹息。基金在宣传推广中会利用投资者心理,小玩文字游戏或者其他小把戏。对于基金投资(百科)中的一些“模糊点”,您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呢? 模糊点一: 基金分红(百科)越多 投资价值越高? “分红”一词,咋一听总是给投资者以盈利颇多且得以落袋为安的感受,而“高比例分红、高频率分红”恰恰非常符合投资者追求盈利和锁定盈利的普遍心理。因此,在新基金宣传、老基金持续营销的过程中,强调“基金在实现盈利前提下将高比例分红、高频率分红”,或者强调“基金在过去某段时间里已为投资者分红多次”的表意频繁出现,其多数目的就在于利用投资者对“分红”一词的特殊偏好,提升投资欲望。 然而基金分红越多,一定代表着投资价值越高吗?事实并非如此。基金有红可分表明基金产生了相应的投资盈利,属于好事一件。但基金分红存在两种方式,一是现金分红,二是红利再投资(百科),不同的分红方式代表的意义并不一样。投资者选择现金分红,意味着分红将以现金形式派发,这部分红利不再进行投资,属于落袋为安。而选择红利再投资,则意味着分红将以基金份额(百科)的形式派发,分红后基金净值(百科)下降、份额增加,投资者持有的基金总资产并不发生变化,属于盈利从左口袋流转到右口袋,换了个形式又回到了左口袋,与未分红没有实质差别。 正因为如此,基金分红常常沦为噱头。当然,对于真正追求落袋为安的稳健型投资者,通过现金分红的方式,参与分红比例较大、频率较高的基金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偏好红利再投资的投资者而言,对基金是否常常分红一事便可不必追求了。 模糊点二: 基金净值越低 投资越划算? 追求便宜总是普遍的消费心理,在基金投资中这种求便宜的心理也屡见不鲜。不少投资者在面对数元一份的基金时,总是觉得太贵或者“估值”太高,因而犹犹豫豫不舍得投资。为了满足这种求便宜心理,有些基金会通过分红或拆分(百科)的方式降低基金单位净值(百科),已达到使基金看起来“便宜”的效果。 但事实上,基金净值是否真的会影响其投资价值呢?事实则不然。举一例,投资1000元购得单位净值1元的某基金1000份,投资1000元购得单位净值2元的某基金500份。假设每份基金获利10%,单位净值1元上涨0.1元至1.1元,单位净值2元上涨0.2元至2.2元,那么最新持有资产为1.1元* 1000份、2.2元*500份,总资产均为1100元,总盈利均为100元。

小孩脾虚内热怎么调理
江西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梧州有没有医院治疗白癜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