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南京殡葬改革以惠民生态文明为方向覆盖

民生救助  2021-12-16 06:23 字号: 大 中 小

南京殡葬改革以惠民生态文明为方向,百姓越来越有获得感

又是一年清明时。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殡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惠民殡葬制度全面建立,文明生态殡葬渐入人心,殡葬习俗更富温情,老百姓越来越有获得感。

搞好殡葬设施建设

,为生态、文明殡葬创造条件

更多的惊喜将会呈现! 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南京,在殡葬改革方面不断前行。

连续23年保持火化率100%,骨灰正确处理率达97%以上;

连续26年开展骨灰江葬,陆续推出树葬、花坛葬等多种生态葬式,并对在经营性公墓选择不留灰、不立碑的生态葬逝者,给予每户一次性1000元的奖励;

连续14年为全市提供免费江葬、江祭和船票补贴。

尤其是近5年,南京市搞好殡葬设施建设,为文明治丧创造条件。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超过10万人的祭扫人流前往南京市最大的墓园普觉寺陵园。市民从陵园门口往里走,惊喜地发现,两旁绿树成荫,到处可见休闲长椅,还有造型独特的景观。

听说这里现有7万个墓穴,但墓园看不见墓碑,只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太难得了!扫墓人纷纷感慨。

南京市陵园管理中心主任、普觉寺陵园经理张明跃介绍,普觉寺陵园种植了3万棵四季常青的松柏,400棵以上的阔叶树,近百簇翠竹,还有一些珍稀观赏树种,整个陵园的绿化率超过了80%。

位于主城区的雨花功德园环境优美更是众人皆知。在陵园的林中小径漫步,可听潺潺水声,闻鸟语花香,不时有造型庄重别致的艺术雕塑出现眼前。

南京市殡仪馆的设施更是一流。

2012年清明节,南京殡仪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新馆占地265亩,设施和软硬件配备突出了智能化和生态环保两大特点。该馆在消烟除尘上下功夫,安装了火化炉尾气处理、空气净化消毒设备,另外还配有音频视频广播、监控报警等。

提升服务质量,落实惠民政策,让老百姓有获得感与满足感

近年来,南京市陆续推出了一批涉及行业监管、惠民、服务收费、公墓管理、骨灰存放、祭扫服务等方面的举措,完善公共殡葬服务项目,保障群众基本安葬需求,提升殡葬服务质量。

就殡葬改革而言,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保基本。这几年,政府对惠民殡葬的投入很大,全市每年有1万多名市民享受了殡葬惠民政策,减免金额上千万元。

在公墓里,每个墓穴的大小、标准都是统一的,墓碑也整齐划一,没有贫富贵贱。每每到墓园,南京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陈友华都感叹,厚葬习俗争的是活人的脸面,而不是逝者的尊严,不仅浪费钱财,更浪费土地。

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南京市除了大力倡导市民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还在葬式葬法上求创新,在原有江葬、树葬、壁葬等基础上,创新推出了3D生态云葬。这种新型节地葬,40平方米可安放460个单穴,达到传统墓地1亩土地的安葬量,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

与此同时,南京市还通过建骨灰纪念堂、公益性公墓推广节地生态葬。比如浦口区投资5000万元在二龙山公墓内新建大型纪念堂,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目前已接纳拆迁安置骨灰3000多具。栖霞区也积极打造公益性公墓生态葬示范点,推行壁葬、树葬、花坛葬。

党员干部带头实行文明殡葬,深入推进殡葬改革

殡葬习俗具有稳定性,同时,它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变化。

我国的殡葬改革在殡葬习俗方面更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来推动,以改造旧的习俗,形成新的风尚。60多年前,老一辈革命家联名倡议火葬;1983年,党中央要求共产党员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2013年12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实行生态安葬。

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主动要求实行生态葬,把骨灰撒入江河大地,撒入大海,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雨花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说,在功德园里,有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军人身体力行选择生态葬。他们的示范作用,对其他人的影响很大。

可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殡葬改革,培育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是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重要保障。

不过,目前旧的习俗观念根深蒂固,新的殡葬礼俗尚未完全建立,加之管理手段不完善,行政执法不彻底,公共服务不到位,殡葬改革极易反复。 针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达到预期的改革效果。

殡葬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今后,南京市殡葬部门还要进一步引导群众革除丧葬陋习,巩固已取得的殡葬改革成果,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海葬等绿色生态节地殡葬,让绿色殡葬、生态殡葬、文明殡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认同。

昆明白癜风在哪里治疗
雅安白癜风医院
成都卵巢炎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