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食药监局螺旋藻2次抽检未造假两种监管致两节能

民生救助  2020-11-02 13:37 字号: 大 中 小

食药监局:螺旋藻2次抽检未造假 两种监管致两结果

3月30日,崇文门某药店摆放的绿A螺旋藻。日前,新华社报道13总价250万元种知名螺旋藻产品铅超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周岗峰 摄

新京报讯 针对“螺旋藻罗生门”的质疑,昨日,国家食药监局表示,第二次检验严格依法定程序,并且经过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平行检验,不可能存在造假。

此前,有媒体质疑国家食药监局的两次螺旋藻片剂检验结果矛盾:第一次显示铅含量超标的产品,第二次却显示为合格。有媒体报道,第二次结果发布前,有螺旋藻企业“进京公关”。

两种监管致两个结果

国家食药监局回应, 2月23日,食药监局在6省市开展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铅、砷、汞重金属专项监测,抽取部分产品,共40个产品84个批次,涉及29家企业。

根据监测情况,确定13个可疑产品,并于2月29日下发工作通知,要求开展监督检查,对产品在实验室进行抽检。

在内部文件上看到,文件后确实罗列“监测”到的13个不合格螺旋藻产品名单。

国家食药监局解释,监测和监督检查是监管的两项重要工作。

监测是通过产品抽样检测、群众举报、媒体反映等途径,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监督检查提供重要导向。

监督检查是进一步查明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必须经过法定检验程序,行政处理以监督检查结果为依据。

食药监局内部人士认为,“监测”和“监督检查”不一样,所以两次结论不冲突。实验室检测有严格规范和程序,结论不会存在造假。

不合格产品已被查处

国家食药监局有关人士说,这13个产品是监测发现的可疑产品,这其中就包括媒体报道反映出问题的产品。

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13个可疑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于3月30日将监督检查结果向社会正式公布。

“这些结果是经具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平行检验,按2.0mg/kg的标准得出的结论。对于1个不合格产品和3个假冒产品已依法查处。”

- 官方回应

疑问:

为何不合格名单前后不一?

背景:

媒体报道,2月29日,国家食药监局下发内部通知,通报监测出铅、砷尤其是库存压力较大、且资金不宽裕的中小房企企业。根据渣打银行的测算超标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产企业名单。

然而3月30日凌晨,国家食药监局对外公布的“最新”抽检结果显示,原先“黑名单”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产企业仅剩1家产品不合格。

回应:

国家食药监局表示,两次结论并不冲突,“监测”和“检测”的差别,是导致此次被报道出“螺旋藻黑名单突然变脸”的原因之一。

小孩健脾吃什么药
重症肌无力
婴儿厌食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