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占卜是科学还是迷信为何人们如此热衷此术

民生救助  2020-07-04 10:25 字号: 大 中 小

占卜是科学还是迷信,为何人们如此热衷此术

占卜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中西都有。施术者借助一定的手段(例如铜钱、蓍草、牛角、龟甲、星盘等等),通过一定的操作或者计算,以小喻大、见微知著,以对未来的祸福吉凶进行预测。

占卜也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活动,有人认为这是迷信,有人认为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人认为占卜有一定的准确性,有人认为占卜不能预测渺茫的未来。

占卜术,现在又有一个新的名号,叫预测学。不论其如何改名换姓,但实质都是一样的。上至各种预测研究机构,中到普通百姓,下至江湖术士,或多或少都会对占卜术有所涉及。例如人们之间流传的各种四柱算命、梅花易数、金钱课,乃至兆头、口彩、禁忌等,均可划分在占卜术的行列。国外则有塔罗牌、占星术等各种流派。

人们之所以对占卜术热衷,核心在于对未知的未来的恐惧。因为世间的事总是变幻不定,谁也难以预料在生命的下一刻将遇见什么,面临什么。有时候,眼见实现的东西会突然发生逆转和改变,铁定会发生的事情又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朝向另一个方向;前一天是人上人,转眼又成了阶下囚幻化莫测,难以预料。所以,人都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欲望,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某些启示窥测到天机,更希望能通过预知的某些蛛丝马迹改善血液循环实现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

曾仕强在百家讲坛讲易经的时候,就说占卜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周易八卦就是对宇宙人生总规律的研究。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和趋势做出一定的预判。周易原来只有易经的卦爻和卦辞,孔子为《易经》作了注解后(称为十翼),易经开始被人称为《周易》,它成为儒家的经典,通篇贯穿着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可以从《易经》中找到根源。自从孔子之后,对于《易经》本身研究并没有止步,而是更为热情和宽泛,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古代的对易经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流派:周易、连山易、归藏易,归藏易和连山易就是侧重于占卜的风水学和预测学。进入现代后,人们面对这样一部天书,更是创设出了各种假设也猜测,有人认为《易经》这是讲哲学的,有人认为这是讲数学的,有人认为是讲故事的,就有人把周易六十四卦创作成一部小说。更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周易根本不是地球人的智慧所能企及的,一定是外星人所传授的,蕴藏着某种神秘的宇宙信息或者语言。《易经》里面有一个思想非常明显且贯穿始终,那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顺从天道(自然规律和法则),没有什么是不吉利的。

占卜术也常常遭遇不准的问题。不准,一个原因是概率问题,一个是人的选择本身又会对未来进行干预。《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年轻的时候被一个被称铁口直断,无不奇准的人准确地断言了自己的身世命运,后来这个人改过自新,力行善事,最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当初的断言一一落空。作者把自己的亲身历经写成书,用来告诫自己的子孙和世人,命运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人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歹命就能转化成好命,厄运就能转化成好运。

在现代有许多占卜禁忌,如不给小孩占卜,不给老人占卜,这些是因为给小孩和老人占卜容易造成负面影响,也有许多占卜师有自己的占卜原则,在古代有更普遍的占卜原则。

一、意不诚不占

古代的圣人皇帝为了占卜会斋戒,好让神明知晓自己的德行和诚意!如占卜之人心意不诚,不能通于神明?所以说不诚占不准!不诚不占。

二、心不正不占<第三/p>

《礼记。少仪》: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意思是说以前人问占卜,占卜师会问你这是为义占卜还是为趋利避害占卜。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之事是志,趋利避害是志,如果是为趋利避害占卜,则患得患失,会影响人的占卜能力,故不占。所以占卜讲究正心诚意,以求占卜之时忘却一切。

三、理不疑不占

占卜是为了解决人的疑惑所做的事情,《易经》中说:人谋,鬼谋。《尚书洪范》中说: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何也?谋及乃心,揆诸己也;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质诸人也;谋及龟筮,参诸鬼神也。这里说了商朝君主的治国之道,当就君主心中有疑惑的时候先问自己,后问官员,再问平民百姓,最后才问占卜,因为占卜是问鬼神行事。

所以说凡占卜之时必先尽人力,人智慧不能明之后,再像占卜求助。古代占卜师认为如果是舍弃人谋直接占卜,是怠慢鬼神,鬼神不会帮助,故不占。

四、事不法不占

传统玄学认为法令是帝王治理天下的仪仗,凡是不法之事不容于世,也逃脱不了天地的处罚,故不占。

早期灰指甲用亮甲能好吗
治疗灰指甲的亮甲价格
长了灰指甲会传染人吗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