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刘克崮加强互联网金融资质及其地域性限制和

民生救助  2019-06-21 16:42 字号: 大 中 小

刘克崮:加强互联金融资质及其地域性限制和监管

[摘要]据悉,与此同时,《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峰会上正式公开发布。报告认为,过去几年,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几年,普惠金融在银行物理点和保险服务覆盖方面不断扩大。

8月5日,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人民社举行。作为国家近些年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普惠金融已经吸引众多金融机构将其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

据悉,与此同时,《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在峰会上正式公开发布。报告认为,过去几年,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几年,普惠金融在银行物理点和保险服务覆盖方面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点22.8万个,银行业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多数的省份实现了乡乡有机构,农业保险乡村服务点达到36.4万个,点乡镇覆盖率达到了95%,村级覆盖率超过了50%。

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了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73.1%;涉农贷款余额达到30.9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了48.2%。

刘克崮:加强互联金融资质及其地域性限制和监管

中国普惠金融促进会筹备小组组长、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认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即要建立机构、技术加产品,监管服务和政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多层次、多类型普惠金融的制度体系。

他认为,普惠金融是服务小微企业、个体自业者、广大的生产性农户,小微经济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金融服务确是不充分、不平衡的。融资难是因为大众银行以服务大众企业为目标,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运作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小微经济体的天然特点和农村需求特征。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用传统的方法、理念和组织机构和监管体系来解决,必须创造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即要建立机构、技术加产品,监管服务和政策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多层次、多类型普惠金融的制度体系。

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政策适度支持相结合,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减少贴息担保,增长奖励等幅面效应明显的政策,增加副作用较小的减免税、坏账风险、分担政策。二是在研究和制定智测时,减少使用三农涉农等过于宽泛的概念,而多使用贫困农户、普通农户、四类农村经营者等比较准确的概念。三是在界定政策适用范围时,要由以批准机构划界专项以机构服务的对象层层划界,具体的政策是。一是差异化准备金再贷款。二是市场利率利率要市场化,用最权威的高法24%保护出资人,36%以上保护借款人。三是差异化的信贷规模控制,然后坏账的追究制要由单项转成综合。四是是梯次性的税收政策要区别。

对普惠金融监管的几条建议:一是数千家互联金融机构同时在全国大范围、大面积的开展业务,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应该加强互联金融资质及其金融性业务的地域性限制和监管。二是供应链、区块链等新东西不要在全国试行,新东西就应该在一个区域,一个点试点,试点好了,再大面积实施,像深圳早期一样。三是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机构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不应以一刀切,大面积抽贷、停贷,建议银保监会接触禁止大型机构向消贷公司提供批发行贷款的指令,取消对中小企业贷款借新还旧的降企业信用等级这样的规定。应该允许优质企业为还本续贷,他规定如果是借新还旧,就降级,企业怕降级以后,更不好借钱了,就赶紧还。

冯燕:五项举措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过去几年,普惠金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下一步银保监会将致力于五个方面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一是优化供给体系;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体系;三是强化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四是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五是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

冯燕指出,虽然近几年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例如,金融资源的配置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金融服务在价格、服务效率、风险防控方面仍然质量不高;商业可不可以持续;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配套;金融消费者的知识和素养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金融业态。

对于普惠金融未来的工作方向,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表示,要强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合普惠业务的专业化机制,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进一步聚焦基层,回归本源。下一步将致力于五个方面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一是优化供给体系;二是创新产品服务体系;三是强化政策环境支撑体系;四是健全风险防范和监管体系;五是完善消费者教育保护体系

刘克崮加强互联网金融资质及其地域性限制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