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视野

我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开启中国科研新生代.鼓励

民生视野  2021-03-23 14:18 字号: 大 中 小

近日,我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 上海光源 正在扩容:在建的8条线站中有6条即将竣工,包括一条顶级配置的 梦之线 将于今年年底向用户开放,与之相关的另一大科学装置 自由电子激光 也将于今年开工。

自2009年建成,这个位于张江的巨大 鹦鹉螺 ,5年间稳定释放 创新之光 ,为8 00多位慕名而来的科学家照亮未知的微观世界,将上百篇科研论文送上包括《科学》、《自然》等在内的国际著名学术杂志。预计到2020年,将有上万名科学家汇聚此地。一个学科碰撞交融的科研新生态圈,将在 鹦鹉螺 的孕育下,逐步成形。

开启中国科研新生代

5年前,英国《自然》杂志以 中国加入世界级同步辐射俱乐部 为题,报道了上海光源的建成。这是一个触探世界科技前沿的 俱乐部 ,如果没有 会员资格 ,就只能借助别国的设施,去参与最前沿的科技竞争,这令中国科学家难以大展身手。

清华大学的年轻结构生物学家颜宁体会颇深:解析蛋白质结构,离不开同步辐射光源。以前,她和学生要去日本光源收数据,样品运送就是大麻烦,而现在她们只需坐几个小时的高铁来上海就行了。最近,她的课题组解析了人体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成果震动了世界结构生物界。 若没有上海光源,这个成果问世至少拖延几个月。

最近,上海光源又建成了专供蛋白质研究使用的5条光束线,并配套了6个实验站。与此同时,紧邻上海光源,又一个国家级科研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也即将竣工。未来,这里将崛起世界蛋白质研究的一方高地。

围绕上海光源,崛起的不仅仅是蛋白质科学,国家光子科学中心也在筹建中。今年年底,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试验装置即将动工。如果说光源可以为分子拍摄照片,那么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则能为分子拍摄电影--用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高速,捕捉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真实瞬间。

上海光源一期建成时,仅有7条光束线站,到2020年,上海光源将有近40条光束线站向用户开放。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届时每年可汇聚上万名科学家,基于光源开展科研工作, 实验大厅、专业实验室、食堂、咖啡吧,随处都可能碰撞出学科交融的火花。

30日包退换 海信“三包”力度大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松原治疗白癫风医院
苏州治疗白癜风好方法
武汉治疗男科哪家医院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