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成都人的饮食与火锅文化如此美食人生岂能错

民生历史  2020-07-11 14:57 字号: 大 中 小

成都人的饮食与火锅文化,如此美食人生岂能错过?

古蜀国文化

中国人对吃的重视程度由来已久,在《诗经》里就说过“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颠或蹂,释之叟叟,蒸之浮浮”讲的是吃饱喝暖。成都人显然不仅仅满足于吃饱和暖,成都人对吃这件事情从来就不是为了温饱,讲究的是味蕾与仪式感的共生。所以成都有三美,历来为国人所推崇,即是美食、美景和美人。“三美”居其首者,即是美食,成都人甚至还说“美人如馐,美食如嫣”就是把美比作美食,可见对吃的重视。成都人从来就是如此重视吃,有吃才有生活,有生活就少不了吃。

据说在两千多年前,盆地的土壤植被环境跟现代相比要肥沃的多,尤其是李冰引水灌溉成都平原而后,这里更是成为丰茂繁盛的地区,橙黄色的稻子、麦子,深黄色油菜花、柑橘,粉红色的花花草草夹杂其间,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史书里有“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所以才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才有所谓的天府之国。成都在天府之国的中心区域,因此才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可以不把吃当吃,而当作一种美的生活。

蜀人与天下

古代有人生四乐: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都人则还要加上一乐,那便是月夜微风,三五好友围炉吃火锅,喝啤酒,侃大山。对成都人而言,这样的乐趣要比前面的四乐还要自由自在。成都是属于湿热性的天气,因此成都人多喜欢吃花椒和姜葱等便于祛除湿气的刺激性调味品,后来有了火锅就更是钟爱火锅。猪啊牛啊兔啊鸡鸭啊诸如此类都成为成都人烫火锅的菜品。成都还有个火遍全国的海底捞,火锅的味道自不用说,重要的是海底捞赖以成名的并非是其火锅,而是其精致的服务。这是成都人的智慧,说火锅不说火锅,终究你逃不过火锅。

成都火锅

乘坐在飞机上的人,飞机还在天上的时候,就会透过窗户看到成都的万家灯火,闻到成都人特有的火锅味道。人们说“少不入川”说“出川为龙”如同成都火锅般,越煮越辣,越煮越沸腾。成都人的这种性格与火锅其实很像,就是慢热慢辣,刚开始的时候很温柔,越到后来就越熟络,越熟络就越是激情澎湃。

火锅与成都人的这种性格其实很像,就是慢热性、慢辣性,刚开始的时候很温柔,越到后来就越熟络,越熟络就越是激情澎湃,成都的火锅虽有微辣、中辣和超辣的说法,但要跟重庆的火锅比起来还是要温柔的多,成都的火锅是有度的,重庆人的性格就是一冲上来就哄哄,重庆的火锅即便微辣也是比成都要辣的多的,而且好多重庆人边吃火锅还边蘸干辣椒面。如果要让我来评价成都火锅与重庆火锅的区别,那就是一个是越来越辣,一个就是辣。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火锅

火锅(HotPot),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汤锅底烫熟后食用。有些吃法还会蘸上调味料一起食用。

宝宝不消化食疗法有哪些
宝宝积食不吃饭怎么办
小孩积食呕吐怎么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