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巫水源流长读李卫平组诗苗疆五峒htt

民生历史  2020-05-11 04:51 字号: 大 中 小

袁姣素:巫水源流长——读李卫平组诗《苗疆五峒》 -29 袁姣素 记得福克纳说过 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他毕生专注于自己家乡的写作,创作了19个长篇,几乎是约克纳帕塔法(按:约克纳帕塔法是美国小说家威廉 福克纳笔下虚构的一个县份)所有人和事的大致轮廓。

读了诗人李卫平的诗歌,他对自己家乡苗疆五峒的抒写,让人强烈感觉到对地域性文化根源探究的必要性。这种历史底蕴深厚的梅山文化与楚巫文化的血脉交融,相辅相成,令人神往。

《横岭峒》:横躺在湘桂之间的巨人/你的沉睡是一个阴谋/胸前盖着薄薄的草毡/不至掩没硬朗的胸肌/而葱郁和流水一直活跃在谷壑/放飞的鹰操着关外口音/盘旋在空中寻找牛或羊的眼珠/精准和迅疾的俯冲/面对食物暴露出强烈欲望/让我想起你躺下之前的模样/长醉不醒不是你的错/在陡冲头的小溪边/你把全部心血喷成苗文/入摩崖三分。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古人的骁勇好战,是武夷蛮还是梅山蛮亦或其他什么蛮?还是苗族远古的鼻祖蚩尤与黄帝之战?那片血染的红枫林,至今让人们能感知到血的温热与残酷。但做为一种文化载体的传承, 你把全部心血喷成苗文/入摩崖三分 。这样的英雄主义的形象是引人入胜,且浮想联翩的。诗人在这块小小的交界处制造了一个悬念,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久远的年代,蒙着历史的灰尘,灰飞烟灭的战场,战马嘶鸣。

每个人都是热爱自己的家乡的。每个人热爱的方式和程度又都是有着理性的区分的。经过岁月的洗礼,生活的磨砺,思想的沉淀,那些个人的经验在时间的河流中光芒涌入。可见苗族诗人李卫平对家乡的热爱是独特而执著的。从他雄性的大气磅礴的大手笔中不仅仅是对家乡地名的诠释,更是一种文化特质的传播。诗人寄寓于山水,用淳朴的心灵去发现和创造,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缺失的一种灵魂和精神。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在青山绿水之间繁衍生息,安放自己的灵魂。诗人是清醒的,诗人是睿智的,诗人是高瞻远瞩的。诗人有着一颗安静而朴素的心。

在不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男孩呆成了山,女孩流成了溪/传说中的金童玉女/被世俗套得仙气全无/好在还有一步十里的两只脚印/证明神仙的脚也是一左一右/还有云雾之间的断壁残垣/证明神仙曾经独宿峒中/两行鲜花一直开到天外/将大道夹在了温柔中间

这首《莫宜峒》给人又是不一样的感受。诗人的想象是浪漫而空灵的,几丝柔情依依,便有了人间烟火,那是对理想家园的一种憧憬和重建,抑或是另一种精神维度上的追求与向往。诗人与世人一样食五谷杂粮,就好像神仙的脚也是一左一右的。那些只吸取阳光和雨露的世外高人如虚无缥缈的柳絮,风一吹,便难以成形。李卫平的诗给人的是一种双脚落地的踏实和平稳,诗境开阔,籍蕴于斯,刚柔并济,虽然语言平朴,但大巧若拙,展现的是他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民族风格和地域性文化标志的鲜明特征。

在这片亟待开发的古老而神秘的处女地,李卫平的诗歌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探究的可能。从另一视角可窥见人性和自然的生态隐喻,譬如《蓬峒》:一顶斗篷被上苍遗弃在楚天/月色从莲蓬喷出,与百越共浴/千年冲积的皱纹间/一种生物猫在这里/将大地啃出了血/在血的滋养下,金光铺满田野/拾级攀上斗篷的边沿/能看见秦弩射出阵阵仇恨/暴雨般淋透了象郡/古田十万从此留给了虎狼熊罴 从生态主义的立场观照,这种复杂的介入方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以及各个年代之间的风云变幻与时代变迁。正如李白诗曰: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而《扶城峒》的 巫水到这里流成了傩/粗砺的黄土烧成了脸/河面上上演一场戏/戏中的主角泛着孤傲的蓝光 这样精彩纷呈的场景变换又带给人们戏剧般的视觉享受,撩拨着人们善于思考与发现的心灵。以致暗香四溢的楚巫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神奇而古老的传说,独具魅力的神秘的地域文化色彩,娉婷窈窕,韵味十足,使人陶醉,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叩问。

春华秋实,诗人脚下坚守的这片土地,在他虔诚而具体细微的躬耕中,梅山香自远,巫水源流长

本文原载2017年 月1日 邵阳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
福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判断冠心病的方法
推荐资讯